文:鼓浪隐士
说起“海上花园”鼓浪屿,很多人马上想到美丽的自然风光、曼妙的音符以及各式各样精美的老建筑。这个散发魅力的小岛也因此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,在此流连忘返。
今天来到鼓浪屿的人们,当你走到东南部的漳州路与复兴路之交的地方。在一片苍松翠绿环抱中的一块高地上,一尊汉白玉雕成的林巧稚塑像将映入眼帘。为纪念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奠基人林巧稚大夫而修建的“毓园”,寄托了人们对她崇高品德与精湛医术的怀念。那么林巧稚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?
林巧稚于年12月23日出生在鼓浪屿。但不幸的是,她5岁时,母亲不幸去世。年幼丧母的她感受到了生命之痛,但同时也让她感到治病救人的可贵,为她日后的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其父林良英担负起抚养重责。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,在林巧稚小的时候,就经常给她讲《圣经》故事,以抚慰了这颗受伤的心灵。
林巧稚出生的年代,正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开始。中国的开明人士以及西方传教士都摒弃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腐朽观念。认为妇女都会成为孩子的母亲,她们担负起孩子启蒙的责任,如果缺乏应有的文化知识,很难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,进而影响到国家、社会的发展。鼓浪屿上的传教士、维新人士纷纷参与女学的创办,女子教育提高了妇女地位,使她们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。更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。林巧稚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,为日后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她5岁时,进入英国长老会所开办的怀德幼稚园。10岁进入厦门女子师范学校。在此,她遇到了玛丽·卡琳小姐(MissMaryCarling)。卡琳是位优秀的教师,她不仅教学严谨,学生们从她那里学到了很多科学文化知识。她还将博爱的思想传递给她的学生。
卡琳很喜欢这个学生,很快成为了林巧稚的良师益友。她给林推荐了圣女小德兰的《心灵小史》以及圣方济各祷文等,这些书籍深深地影响了林巧稚,她因此认识,只要出于爱心做的事,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业,林巧稚在卡琳的影响下,确立了人生的方向,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。
母亲因患宫颈癌过早去世的事情,深深地刺痛了林巧稚,母亲饱受病魔折磨的影像始终在她的脑海里徘徊。年美国医疗传教士郁约翰为了救治病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,这件事感动了很多鼓浪屿人。早年的这些经历使她很早就树立了当一名医生,服务病人,解除他们痛苦的志向。
年,她高中毕业后不久,得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招收25名学生的消息。这所医学院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西医教学机构,培养了不少对社会有贡献的医生。于是她决定前往应试。在卡琳和父兄的支持下,林巧稚离开厦门,到上海的一所教会学校应试。
她顺利地完成几门科目的考试,最后一科是英语笔试。正当她快速完成问题时,一位女考生因中暑而昏倒,林巧稚见状,立刻放下考卷,凭着在老家学习的治疗方法,对这位女生进行施救,直到她清醒过来为止。但她却因此耽误了考试时间,试卷未能完成。
林巧稚回到厦门后,将考场的经过告诉了亲友,很多人都为她感到惋惜,觉得肯定被淘汰了。可她的父亲却说到“你这样做是对的,救人最要紧”。
一个月后,林巧稚却意外地收到录取通知书,原来监考老师被她的见义勇为而感动,将她舍己为人的事迹写在英语试卷后面呈报上去。校方深受感动,认为医德是医生的基本素质,因此结合此前的优秀成绩,决定录取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。20岁的林巧稚得以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读书,
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,林巧稚终于在年6月毕业。医院所聘用,成为该院第一位女住院医生。年,林巧稚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医医院进修。年,她又到美国芝加哥学习,一直涉足于妇产医学的研究。年林巧稚完成在美国的学习时,被授予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会员,并荣获该学会颁发的金钥匙。回国后,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。
在当时,医疗水平不发达,产妇死亡率远比现在高。而林巧稚医术精湛,诊治了不少疑难杂症,大大减少了死亡率。有一次,一位外国医生在为一个高危难产的产妇做手术。但他很快摇了摇头,表示回天乏术,决定放弃抢救。林巧稚不忍心两条生命就这样逝去,她不顾资历尚且,义无反顾地接过洋医生手中的产钳,对产妇进行了手术,经过不懈努力,终于使母子脱离了危险。此举让外国医生对她刮目相看,提高了在妇产科领域的影响力。
当时,林巧稚有个出诊包,是为救治穷人服务的。因为那时社会动荡,民生凋敝,很多人看不起病。林巧稚看到很多穷人的苦难,决定免费为她们治疗。因此很多人在传诵。“林大夫是天底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心人啊。”
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,忙碌了一天的林巧稚刚躺下休息,忽然听到门外的铃声响声,她马上意识到有产妇的生命垂危。她立刻从床上爬起来,冒着风雨,与病人的丈夫赶到低矮的病患家中。经过紧张的抢救,母子终于度过难关。当婴儿的呱呱坠地之时,林巧稚这时才环顾下四周,发现家徒四壁,心中的怜悯油然而生。她打开出诊包,将几张钞票放在桌子上说“什么都没有人命要紧啊,钱不多,留下给她买点吃的,有事再叫我来,不要耽误了。”这种事情在林巧稚的从医生涯中时有发生,
年,林巧稚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主任。医院任职,直到去世。林巧稚一生未婚,没有自己的孩子。但她却亲自接生了五万多名婴儿,因此有“万婴之母”的美称。很多父母以林字给孩子命名,例如念林、爱林、敬林、和仰林等等,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。
20世纪50年代后,林巧稚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主席(首位女性副主席),医院院长,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。她一直致力于妇产科科研队伍的建设,指导主编了中国医学杂志。在她的主持下,医院妇产科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医疗科研团队。
年,林巧稚在北京组织医护力量对80万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,尤以宫颈癌作为普查的重点。在其带动下,上海、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普查。此后,妇女罹患宫颈癌的比率大大下降,孕妇开始受到医疗监护,妇女孕育期也开始享有产假。
年,林巧稚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,在世上的最后岁月里,林巧稚仍抱病参与编写《妇科肿瘤学》、《家庭育儿百科》和《农村妇幼常识》等书。林巧稚毕生对妇产科学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,在胎儿宫内呼吸,女性盆腔疾病,妇科肿瘤,以及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年4月22日,林巧稚在北京安息。在遗嘱里,她把自己的全部遗产捐赠给北京的幼儿园和托儿所,并请求归葬故乡鼓浪屿,因为“我是鼓浪屿的女儿,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海边,那海面真辽阔,那海水真蓝、真美......”。
作者:鼓浪隐士
版权声明:本文由「鱼羊秘史」原创制作,并享有版权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欢迎转发朋友圈。
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://news.ire[详细]
2、立体农业有哪些特点? “集约”:即集约经营土地,体现出技术[详细]
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s://news.ire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