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新生儿溶血疾病 >> 疾病简介 >> 正文

多次失去孩子的熊猫血孕妇,在这次危急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4/2/23 18:21:41
医院母胎医学科成立以来,除接诊正常妊娠、各种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建档、产检及救治工作外,重点收治复杂性双胎、胎儿水肿综合征、胎儿溶血性疾病、胎儿贫血及各种胎儿结构异常等疾病患者。因为收治患者的病情复杂、临床上较为少见,而且大多是辗转多地求医的孕产妇,这个过程中,她们大多充斥着焦虑、紧张、担心、不安等复杂的情绪。因此,母胎医学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在追求医疗工作精益求精的同时,对患者的关爱更是细致入微。年5月19日,母胎医学科门诊诊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孕妇,她忐忑地说:“医生,我能不能加个号,这是我第四次怀孕了,都是严重的母胎血型不合溶血,至今没有得到治疗。我看到阮焱主任团队救治类似病例的成功案例,特意从外地过来,求求你们,我想当妈妈”。由此,她在医院的就诊故事就这样开始了,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又满载希望的治疗之路……她是少见的Rh阴性血型,仅占人群的1%左右,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,该血型又被称为熊猫血。如果准妈妈为Rh阴性血型,丈夫为Rh阳性血型,怀的宝宝为Rh阳性血型,会导致准妈妈体内产生针对Rh阳性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,再次怀孕极有可能发生胎儿宫内溶血。更为特殊的是,这位“熊猫血“孕妇曾做过3次剖宫产手术。在后两次手术中,新生儿均因严重的不合溶血而夭折。一次次的期盼、一次次的打击,多次的手术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严重创伤。此次胎儿出现血型不合溶血的风险很大,孕32周时,与前两次如出一辙,超声提示胎儿在宫内再次有溶血及贫血的情况出现。在无奈的等待过程中,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,跟医院母胎医学门诊。母胎医学科阮焱主任见到患者,快速判断出她的病情十分危急,为了改善胎儿宫内情况,有可能需要紧急宫内输血治疗,后续一系列评估及治疗庞杂繁复,胎儿的现状一刻也不能等了。当日,主管医生与超声科王莉主任取得联系,开辟绿色通道,为她完善入院前的化验检查。超声结果显示,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异常,意味着胎儿宫内重度贫血诊断较为明确,只有宫内输血治疗才能为后续治疗赢得时机,孩子才有可能活下来。第二天,患者顺利住进了母胎医学科接受全面治疗。5月21日,由于该名孕妇病情复杂,O型Rh阴性血型血源稀少,院内组织新生儿科、输血科、麻醉手术科、超声科、检验科等科室进行会诊,共同确定救治方案。当天,阮焱主任团队为这位“熊猫血”孕妇进行第一次宫内输血,这个过程中,大家的心情是紧张的,能否成功,谁也不知道。输血后复查胎儿大脑总动脉PSV值较前有所下降,治疗有效!可就在2天后,复查胎儿超声发现,大脑中动脉PSV值再次升高,胎儿血型不合溶血情况加重,宫内贫血严重,需要二次输血。最让人揪心的事情发生了,胎儿心功能也出现异常,患者的病情也在加重,各项指标均预示着需要终止妊娠。此时此刻,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作为医者,就绝不会放弃。院内多科室又一次紧急会诊,用尽全力寻找孕妈妈和小宝宝双赢的治疗方案——剖宫产手术。27日清晨,中心血站备足稀有血型红细胞,各科室通力合作,手术顺利进行,宝宝完成气管插管,脐动脉、脐静脉置管,送进新生儿科继续接受治疗。宝宝在新生儿科经过换血治疗溶血、输血改善贫血、光疗退黄、改善循环、预防感染、合理喂养等一系列治疗后,6月17日,各项化验、检查指标均好转,体重达到g,可以出院了。新生儿抢救经过近1个月的治疗,“熊猫血”妈妈和她的宝宝得到了成功救治。多次失去孩子的这对夫妻终于迎来了这一天,出院当日,患者和家属找到阮焱主任,激动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,这是多年积压在内心的伤痛,更是对医护人员感恩的心情。面对疾病,医者对患者要给予信任、鼓励、关爱和理解,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,我们就要勇于担当、履行职责,不忘誓言、驻守初心。医学是一门直接与人相关的科学,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中融入人道、人性、人文,把关心、关爱、关怀和尊重融入医疗工作全程中,也是医学人文结合临床实践的伦理价值所在。我们将秉承老院长林巧稚精神,遵从“德、爱、精、勤”的院训,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。作者简介:曹婧,医院母胎医学科医师,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。医学人文点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,短短的文章体现了希波克拉底的誓言,健康所系性命相托。为了救治“熊猫血”母胎血型不合溶血患者,医院母胎医学科勇敢的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又满载希望的治疗之路。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不仅体现了医者的勇敢担当,还有精湛的专业知识、团队合作的力量。医院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,成立了母胎医学科,也体现了医者不忘初心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是医学人文融入临床的最好诠释。点评人: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zctxl.com/jbjj/43490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最新文章
    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新生儿溶血疾病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